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普园地

【神外视界】矢量定位法细孔钻颅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一)

TIME:2022-03-01READ:715

 

手术干预已成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其中微创穿刺引流血肿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有效方式。本文将探讨矢量定位法细孔钻颅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该篇文章发表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矢量定位法细孔钻颅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孙学东,郑鲲鹏,尹娉,马芳州,王雅栋,刘潘潘,张建富,王亮,李壮志



关键词

基底节脑出血;高血压;矢量定位;微创神经外科


前言

高血压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而高血压脑出血又以基底节区出血最为常见,约占70%。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重点是清除血肿,控制脑水肿的发展;因此手术干预已成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其中微创穿刺引流血肿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有效方式。传统的经额穿刺法在穿刺角度、穿刺深度方面很难精确掌控,往往需多次调管甚至反复穿刺,增加了脑损伤和出血的风险。为此,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探索建立了头颅矢量定位模型,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准确性。本研究对该科于2018年2月—2020年3月,行矢量定位及传统定位法细孔钻颅治疗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矢量定位法细孔钻颅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3 ~74岁,平均54.8岁;意识清醒者13例,嗜睡17例,浅昏迷10例。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19例,右侧基底节区出血21例,合并少量脑室出血11例。其中采用矢量定位经额细孔钻颅法穿刺引流血肿的患者20 例(矢量组),采用传统定位经额细孔钻颅穿刺引流血肿的患者20例(传统组)。矢量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肿量(用多田公式计算)、发病至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纳入标准:(1)有明确高血压病史;(2)急诊头部CT检查示基底节区和(或)伴有少量脑室内出血,出血量30~60mL;(3)发病后6 ~24h内入院;(4)意识状态呈嗜睡或浅昏迷,GCS评分≥7分。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肾等器质性疾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3)脑疝形成、深昏迷及生命体征不平稳;(4)可疑或确定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或脑肿瘤所致脑出血;(5)患者或其家属拒绝手术治疗。

表1 矢量组与传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经额穿刺矢量模型的建立

术前患者备头皮并用maker笔标记。为了表述方便,用英文字母代表线和点,用希腊字母表示假设的平面,红色的线表示可以在头皮上画出的线。(1)用标记笔标记出正中线,即鼻根与枕外隆突连线,此线设为d,设其所在的垂直平面为y;并测量出眉心上方7~8cm所在的点(一般根据患者发际线高低决定,类似于脑额角穿刺确定方法);(2)根据血肿在CT片的位置,测量血肿中心居中线的y平面的距离为m,并于头皮上画一条平行于d的平行线,该平行线所在平面为α,与y平行。以上两步可以根据术前CT片的数值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类似于脑室额角穿刺前准备;(3)在T室再次定位血肿最佳穿刺位置(设为О点),同时应用maker(一般应用电极片)在颞侧标记(设为О'点),连接穿刺点与O'点,得到曲线a,以a曲线所在平面垂直α做一平面,得到平面β(假想平面);(4)确定穿刺方向,穿刺方向为α平面与β平面,即c线所在位置方向;(5)确定穿刺深度c,①用2条在硬尺;β平面上,一条硬尺平行b线,另一条硬尺平行于c线,以О'为起始点,两硬尺交接位置为终点(黑线代表硬尺),O'点到终点的距离即为c。

A:标出中线及眉心上方7~8cm所在的点;B:根据CT测量血肿中心与y平面(即眉心上方7~8cm所在的点)的距离m;C:根据CT在凝侧定位血肿中心位置0'点,并得到曲线a;D;确定穿刺方向即c线;E:计算穿刺深度c线值


图1 经额穿刺矢量模型的建立方法


Contact us联系我们

您的姓名
 请输入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描述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13501853319

服务热线 HOTLINE

  • 客服咨询

  • QQ咨询

  • 联系电话

    13501853319

  • 在线留言

  • 微信新浪微博QQ好友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