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幕上脑出血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占80%,自发性脑出血患病率为191.9/10万人,发病率为66.2/10万人,每年幕上脑出血的患者发病数量约74万人,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广大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大量还是采用中国独有的血肿穿刺引流术,包括硬通道引流和软通道引流。由于定位技术限制以及对解剖结构理解,导致大部分手术的目标停留在清除血肿,重点放在抢救生命,对于脑功能保护严重不足。从抢救生命到保护功能这一跨越,规范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冯华教授和胡荣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White Matter Recover”研究,首先提出“豆纹动脉复合体”概念,冯华教授和胡荣教授在一线不仅从事临床实践,也在做临床研究。从影像研究到临床试验,不断揭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发生发展机理,观察研究豆纹动脉、白质纤维束、内囊之间的关系,保护病人运动功能等重要功能,在手术入路上研究在保护白质纤维束和内囊的情况下,清除血肿。通过对多年的实践总结,与广大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专家一起编制出了“基于白质纤维束保护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这一重要成果。2024年8月31日,中华医学会发布这一“专家共识”,这是中国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专家共识”,使临床医生对于基底节区、脑叶等区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有了纲领性指导意见。从保功能角度治疗脑出血,对出血部位进行多模态影像检查,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比如3D eMIPs进行三维重建,多模态数据分析,设计更加安全的手术方案,为保护患者重要功能提供技术和物质保障。
数据来源: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微创治疗脑出血能够大幅度降低致死致残率,减少住院时间,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功能。减少损伤,进而降低术后康复和护理费用。随着对微创手术术式的研究,立体定向引导下的神经内镜(3D eMIPs+EN)清除颅内血肿术,在术区可视情况下,对血肿及责任血管进行微创治疗,结合“White Matter Recover”理念,对白质纤维束进行三维重建,选择安全手术通路,精准到达血肿腔,在可视下对出血血管进行止血。逐渐将脑出血治疗研究向超急性期推进,进一步揭示脑出血在超早期的治疗方法。
微创治疗脑出血不仅是患者的需要,也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的愿望。